你有没有想过,在环境监测站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?这份工作听起来挺高大上,毕竟关系到环境保护,但实际上,待遇却可能让你大失所望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环境监测站的待遇问题,看看这份工作是否真的如你所想。
很多人对环境监测站的工作充满好奇,觉得这是一份既稳定又有意义的工作。确实,环境监测站承担着重要的环境监管职责,他们能够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多项环境检测报告,包括水质、噪声、空气和废气以及辐射等方面的监测。这些站点通常需要通过省级计量认证,而国家级监测站还需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,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。
就是这样一份看似光鲜的工作,其待遇却可能让你大跌眼镜。根据2021年的数据,环保监测员的平均薪资为6.6千,相较于2020年的16.5千有所下降,下降幅度达到了60%。尽管工资有所减少,但整体来看,这个行业的薪酬水平仍然处于中上水平。听起来似乎不错,但如果你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。
在环境监测站工作,待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编制内外人员的不同上。编外人员的工资一般都低于编制内人员的工资,而且有些还差不少。内地一些省份的编外人员工资大概是正式人员的三分之二吧,在开放城市应该好些,具体不太清楚,毕竟这些都是各个单位的内部事务。
以一个省会城市为例,普通的事业编制薪资和地区挂钩,工资改个前也就2000来块。再以我这边说,实验室累死个人,5个女的修产假,经常加班10点,不过区监测站应该几乎没啥任务。女的无所谓了,单位里边待着找个老公就行,男的研究生进区站就浪费了,毕竟只是事业编。
这样的待遇,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,显然难以接受。尤其是对于那些高学历的人才,进入环境监测站工作,可能会感到自己的专业能力被浪费了。
除了待遇问题,环境监测站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也是一大挑战。环境监测站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经常进行现场采样、做样分析等工作。这些工作不仅需要细心和耐心,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。
以一个在区县级环境监测站工作的办公室人员为例,他经常参与现场采样、做样分析等工作。这样的工作强度,对于很多人来说,都是一种考验。尤其是对于那些习惯了办公室工作的人来说,这种工作环境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。
此外,环境监测站的工作还需要面对各种突发情况。比如,当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时,环境监测站需要第一时间进行现场监测,并尽快出具监测报告。这样的工作压力,对于很多人来说,都是一种挑战。
在我国,环境监测站存在两种编制:全额事业编和差额事业编。两种编制都属于事业编制,区别是财政补助的标准不同,这是因为不同地区对监测站定位不同导致的。
以江苏省为例,改革之前,江苏省监测站均可承接社会性监测报告或环评报告,而后随着这两项业务的禁止,江苏监测站只能依赖财政拨款保证运行,而在此前,由于该两项业务的创收,各地监测站并非十分依赖财政拨款。两种编制的稳定性也存在差异,全额事业编的稳定性要高于差额事业编。
这样的编制差异,直接影响了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的待遇。全额事业编的工资待遇相对较高,而差额事业编的工资待遇则相对较低。这也导致了不同地区、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待遇的差异。
除了政府环境监测站,还有第三方检测机构。这些机构在待遇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。根据市场供需状况,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待遇与政府环境监测站存在一定差距。
以市环保局的二级单位环境监测站为例,合同编制和事业编制待遇不一样。工资待遇及前景怎么样?目前,市场供需状况基本持平。在环境监测站工资待遇挺好的,2021年环保监测平均工资6.6K,但2021年工资不及2020年,较2020年下降了60%。
这样的待遇,与政府环境监测站相比,并不算高。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经常出差、加班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来说,待遇的压力更大。
为什么环境监测站的待遇会如此之低呢?这背后有多重原因。
首先,环境监测站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工作内容相对简单,技术含量不高。这使得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难以提升。
其次,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财政拨款。由于财政资金的限制,环境监测站的薪资水平难以大幅提升。
环境监测站的工作环境相对较为封闭,晋升空间有限。这使得很多高学历人才不愿意进入环境监测站工作。
微信咨询
微信咨询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