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想过,在环境监测站上班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每天与数据为伴,与仪器为伍,守护着这片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。这份工作或许平凡,却承载着重要的使命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环境监测站,看看这里的工作日常,感受一下这份职业的独特魅力。
走进水质分析室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实验台,上面摆放着各种精密的仪器,电子天平、分光光度计、酸式滴定管、微波振荡器、烘箱、培养箱……这些仪器是水质分析员们手中的“武器”,帮助他们揭开水世界的神秘面纱。
水质分析员的工作内容丰富而细致。他们需要采集水样,对COD、BOD、氨氮、总氮、总磷、悬浮物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。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严格,不容有失。比如,在COD(化学需氧量)的测定中,需要将水样消解,然后用滴定法测定消耗的氧化剂量,从而计算出COD值。这个过程不仅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,还需要对化学反应原理有深入的理解。
在水质分析室工作,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种对数据的执着追求。每一个数据背后,都代表着对环境质量的准确评估。水质分析员们必须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,因为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。
与水质分析室不同,大气监测室的工作环境更加开放。这里的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各种大气采样仪,对TSP(总悬浮颗粒物)、PM10、SO2(二氧化硫)、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。他们不仅要会操作仪器,还要懂得如何组装和维修这些设备。
大气监测员的工作充满了挑战。他们需要定期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进行采样,有时甚至需要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工作。比如,在雾霾天气中,PM2.5的浓度会非常高,这对监测员的健康构成了威胁。他们依然坚守岗位,为保障空气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在大气监测室,最让人感动的是那种对环境的责任感。大气监测员们深知,他们的工作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健康,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环境质量。因此,他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。
噪声监测室是环境监测站中一个相对特殊的部门。这里的工作人员需要使用专业的噪声监测仪,对城市中的噪声污染进行监测。他们不仅要会操作仪器,还要懂得如何分析噪声数据,并提出相应的噪声控制方案。
噪声监测员的工作充满了挑战。他们需要定期到城市的各个区域进行噪声监测,有时甚至需要在深夜进行工作。比如,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他们需要使用噪声监测仪记录城市中的噪声水平,以便为制定噪声控制政策提供依据。
在噪声监测室,最让人感动的是那种对寂静世界的尊重。噪声监测员们深知,噪声污染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,还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。因此,他们始终保持着对环境的敬畏之心。
在环境监测站上班,严格的考勤制度是必不可少的。这里实行打卡考勤,所有人员必须自觉遵守机关作息时间,做到按时上下班,不迟到早退,不擅自离岗。上班时间外出执法、采样、开会等,要向分管负责人汇报,经同意方可外出。
所有人员要严肃考勤纪律,严禁代替打卡,一经发现弄虚作假,按当日旷工处理。考勤情况由纪检监察室定期公布。请假一天,由科室或所属单位负责人批准;请假二天,由局分管领导批准;超过二天,须报经局主要负责人批准。
在环境监测站,考勤制度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手段,更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。环境监测工作关系到环境保护的大局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因此,严格的考勤制度是确保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。
在环境监测站上班,待遇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。一般来说,编外人员的工资都低于编制内人员的工资,有些还差不少。在内地一些省份,编外人员的工资大概是正式人员的三分之二。在开放城市,待遇可能会好一些,但具体还是要看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。
普通的事业编制,薪资和地区挂钩。在省会城市,工资改个前也就2000来块。再以我这边说,实验室累死个人,5个女的修产假,经常加班10点,不过区监测站应该几乎没啥任务。女的无所谓了,单位里边待着找个老公就行,男的研究生进区站就浪费了,毕竟只是事业编。
在环境监测站,待遇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能力,还取决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领导的重视程度。如果你对环境保护事业充满热情,那么待遇
微信咨询
微信咨询
返回顶部